中國共産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統籌考慮“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标,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體現我們黨解決“三農”問題,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的堅強決心、堅定信心和戰略定力。
經過多階段、有針對性的貧困治理,我國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之年,絕對貧困貧困即将消除。但是,脫貧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戰成果需要鞏固。一些欠發達地區發展動力還不足、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風險很高、異地扶貧搬遷戶生計可持續性不強。因此,需要建立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低收入人口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完善對缺乏勞動力家庭的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後續幫扶工作,推動特色産業可持續發展。
絕對貧困消除後,我國貧困治理重心将轉向相對貧困,脫貧攻堅戰成果需要向相對貧困拓展。較之于絕對貧困,相對貧困表現出指标的多維性、對象的多元性、成因的複雜性,因此,相對貧困治理任務更重、難度更大。需要認真總結戰勝我國絕對貧困的經驗,深入分析絕對貧困治理經驗對相對貧困治理的适用性,針對相對貧困的特征和緻貧原因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實現相對貧困治理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甯夏考察時強調“我們的工作還要不斷提高,幫扶的領域要不斷擴大,将來幫扶農村相對貧困群衆的工作,要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構建相對貧困治理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不僅要發揮“有為政府”行政效率,也要發揮“有效市場”的決定作用,還要發揮“社會組織”的創新智慧,更要發揮“貧困群衆”的主體力量。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各項政策和改革舉措之間的“協同性”,形成系統性、綜合性的銜接體系和配套改革,為貧困地區有序推進二者銜接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