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國際2001班開展曆史文化街區與文創産業發展調研

發布者:吳詩榮發布時間:2020-12-09浏覽次數:815

(通訊員彭家卿)為幫助同學充分了解武漢的城市曆史和國際交流史以及疫情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工商國際2001班于123日(周四)上午在班導師周淩旭老師帶領下到武昌區昙華林曆史文化街區進行調研學習。

  首先參觀的是翟雅閣,建成于1921年,距今已有近100年的曆史,是文華大學的體育館。文華書院于1866年由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文惠廉(William Boone)等人為兒童教育設立,1871年書院改為大學,為華中師範大學前身,該址如今坐落湖北中醫藥大學和湖北美術學院。為紀念文華大學首任校長翟雅各(James Jackson)先生,學校将這棟建築以翟雅各命名。2014年,在武昌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中國武漢工程設計産業聯盟組織各界專家策劃翟雅閣修複,201611月工程竣工驗收。翟雅閣是武漢市現存曆史最古老的大學建築,也是國内最早的室内健身館。文華大學的文華公書林為韋棣華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就此成立,其後并入武漢大學,發展成武漢大學圖書館系。沿途經過的仁濟醫院最早為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Griffith John)傳教士所主持修建,而今天的武漢協和醫院溯源于1866年楊格非在漢口建立的仁濟醫院。昙華林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教育與醫療的發展都和百年前來華傳教的傳教士們密不可分,百年前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形成了今天武漢發展為大學之城的曆史積澱。

  今天的昙華林是文化創意産業的聚集地,一些文創小店和咖啡館的進駐使得曆史悠久的昙華林街區有了全新的面貌,注入了年輕的活力,受到疫情影響有許多商家尚未營業,同學們對街區的門店進行了收集,并對文創街區出現的萌寵咖啡廳這一新型業态進行了讨論。

經過這次實地調研,同學們了解到武漢這座城市的發展過程離不開國際交流,中西方的學習交流從來不曾停止。調研結束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收獲:

      這是我第二次到昙華林,第一次逛的時候不曾想過武漢和西方文化有如此深厚的淵源。經曆此次的調研活動,感謝周淩旭老師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關于文創産業和萌寵經濟的發展,也繪聲繪影的講述了昙華林的曆史故事,實在收益良多,讓我對武漢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理解。武漢與世界接軌從百年前就已開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不變的定律,同時也很慶幸自己能加入工商國際這個大家庭!

通過這次課外調研活動,我深刻意識到了武漢的曆史文化發展與當代建設之間存在的對比與差距,也見識了一些新興産業的誕生和發展。并且通過外在和内在兩個因素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它存在的原因和如何發展的過程。我們也一起實地體驗了貓咖,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武漢和我們能一起發展的越來越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國際班項目,讓自己有機會去學習和感受異國文化,同時對自己的文化底蘊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未來學習中也一定會努力學習,用自己的才識報效祖國